人挤的地方要慎入
大家好,欢迎来到#市场的小事#第11期。
近期有不少朋友私信小助手(Londonjx)说挺喜欢这个系列,但担心阅读量不高,怕我们没有动力坚持下来。
感谢各位朋友的关心,但请不用担心。如果我们真要追求读者的数量的话,也就不会只把'每周市场杂记'发在这个连留言版功能都没有的'小号',而是会推送到伦敦交易员那去(量太大了其实是重担)。
在当前的环境下,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与核心读者实现'有限程度'交流(意会吧)的自留地,我们已经非常满意了。
不过,就像上期内容<福兮祸兮?风险=机遇>所说的那样,我们依然会努力回避舆论所关注的'大事',而继续关注被市场所忽略的#小事#。
毕竟,猜来猜去的大事不少,但'情理之中、意料之外'的小事也不少(只是由于我们的表达能力有限,深入的地方得靠各位自己体会)。
举个例子,长期拖累欧盟经济增长的'欧猪国家'(甚至包括陷入'黄马甲'危机中的法国),近期发展其实普遍不错。
曾经情况最糟糕的希腊,如今其制造业PMI景气度也已经超过了长期作为欧洲'经济火车头'的德国(一个主要原因是来自东亚大国的外需下降)。
#美国经济#
不止德国,PMI同样处于下行区间的还有美国
美国耐用品零售商的库存/销量比也在持续上升,反映耐用品需求的疲软。
传导到上游,就是耐用品新订单的下滑。
实体经济的不景气,导致美国企业信心大幅回落。
而之前过于乐观的经济情绪指标(软数据)与平庸的经济基本面(硬数据)之间的巨大分歧,现在终于开始拟合(即美国经理人开始回归现实,不再盲目乐观)。
以上数据也在股市得到了印证,尤其是小盘股和交通股。
小市值公司的业务通常主要在美国,且反脆弱性低,对美国经济波动也非常敏感。
而交通运输板块作为商贸来往的基石,其股价也是美国经济活跃度的晴雨表。
如下图所示。今年以来,美国小盘股(罗素2000指数-下图黑线)和美国交运股(道琼斯交通股平均指数-下图红线)一路跑输大盘。
美国交运行业的景气下行我们在<市场小事9>中已有介绍,在此就不再熬述了。
图:截自上月推送的#市场小事#9:<美国人的新麻烦>
#美国央行:1 v.s. 18 #
但是,美国经济的疲软≠美国股市的疲软。
这个要看美联储。
在美股投资中,美联储的一个鸽派信号时常抵得过18个经济负面消息,美联储才是美股的正能量担当。
在我们提出美国经济"只是看起来好,但实际上是虚火旺","看多黄金,看多债市"的三个月之后。这个观点现在也终于成为了市场共识。
但熟悉我们风格的老读者应该知道,我们对极端的市场共识常常是抱以警惕态度(甚至是将其作为反向指标)。
如今,市场已将美联储7月降息给打满了预期。随着CN_US协商的短期友好,这可能导致美联储态度回归常态,或给市场带来不小冲击。
#美股辩论#
多方辩手:
如果不考虑美联储,单看美股本身,整体上尚无泡沫化现象(除开被资金热炒的头牌科技股)。
目前美股市盈率尚可(下图一),且有大量的资金踏空了年初的反弹(下图二),若美股短期内出现大幅回调其实也是入场机会。
图:流入美股的资金量(2年视角)
图:流入美股的资金量(20年视角)
反方辩手:
但需要注意的是,美股的利润率或将见顶。
高盛的经济活动指数也在暗示美股盈利能力(EPS)的下行。
而且,现在的美股波动率再次降到了极低水平,一旦回调或能量不小。
不过风险相对更大的还是披着各种光环的明星科技股。
#人多的地方要谨慎#
在#市场小事#7:<孙正义有没有在裸泳?>中(如下图),我们借孙老板的光环,聊了聊科技股赴美IPO的一些行业潜规则。
今天我们继续这个话题。
图:截自上月推送的 #市场小事#7:<孙正义有没有在裸泳?>
以实例为证。对于在这两年上市的美国科技'独角兽',IPO之后的股价走势其实'相当一般'(只要不跌就战胜了一半)。
而赴美赴港上市的中概科技股,虽然一个个都披着'明星光环',但股价胜千言(下图)…这个话题不方便多讲,还是打住为好。
相比起海外市场,国内A股的市场机会正在一步步向好。
不仅估值低,且'正规军'(机构投资者)的参与比例显著提升(47.5%,下图红线),常被蔑称为'韭菜'的中小散户的资金比例显著降低(尤其是2015年'股灾'之后)。
机构的力量在市场中占据半壁江山,这对市场表现产生了显著影响。最典型的莫过于,机构在大消费股的抱团取暖。
我们有很多亮堂的牌面话来解释消费类白马股的再次崛起,比如说:
a.随着机构的话语权增强,基本面因子对股价的影响越来越大;
b.外资的强势入场(#市场小事6#的文末聊得就是此话题)
c.消费龙头看起来生意简单,但壁垒不简单,能形成长时间的复利(巴菲特的最爱);
d.随着风险的成功释bao放lei,成交额越来越向“龙头”集中;
e.虽然中国GDP目前只有美国的2/3,但零售总额已经超过了美国。存存存已经是上一代的事,这一代的中国人爱买买买。
以上理由都让'机构抱团'显得'合情合理'。
但事物都有两面性。
比如说,三思社每月必看美林基金经理调查,其中最关注的要属当月评出的'最拥挤交易'(常作为反指。最近'最拥挤'的交易是美国科技龙头)。
虽然我也非常认可国内消费龙头的长期潜力,也不认为'机构散户化'是趋势,但人太多的时候还是得谨慎。
目前来看,美国的成长股与中国的价值股,似乎有点贵。
虽然团结起来有力量(如下图)。但它最好是出于自己的冷静判断,而非是被羊群效应所裹挟。
-End-
我们出于兴趣而研究,内容完全没有广告,您的分享就是最大的鼓励。
#10-福兮祸兮?风险=机遇
#9-美国人的新麻烦
#8-在僵局中寻找新机会
#7-孙正义有没有在裸泳?
欢迎关注:
(同时也感谢几位老朋友的长期打赏。意思到了就行,金额别太大,大家的好意我们都心领了)